用心之道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財團法人福智寺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副總幹事  陳耀輝

家中的庭院裡,有一棵高大且枝葉茂盛的西洋塔松,有一天我發現有鳥飛來做巢,鳥巢築在樹叢中最隱密的地方,母鳥羽毛是淺綠色的,非常漂亮,每天就在那裡孵蛋。

有一天早上,和女兒走到庭院散步,我對她說:「妳有沒有看到樹上有一個鳥巢,鳥已經孵出來了。」她左顧右盼,就是看不見。再一次指給她看:「在最高的那一層葉子下面,靠旁邊一點,巢就在那裡!」她再仔細看,就看到了。

由這件事,突然讓我感受到:「當我們站在房子這邊,是看不到牠築的巢,令人納悶,這隻鳥並沒有站在我們這個方向觀察過,牠怎麼知道鳥巢要築在那裡,才能讓我們看不到呢?」靜下來好好地想,才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,不也是這樣嗎?當我們為了保護自己的時候,往往比較容易揣摩到對方想法,費盡心思總是為了使自己不受到傷害。遇到對立或衝突時,很快就會想到對方可能會用什麼招式,我們也馬上就知道要用什麼方法去對應。

反之,當我們想要去利益對方的時候,情況就不太一樣了!常常覺得這樣做對方不滿意,那樣做對方也不喜歡,不知道如何做才是最合適的!總是搞不清楚、也揣摩不到對方到底需要什麼?就如同要幫別人抓癢,老是抓不到他的癢處,根本無法利益到對方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這是很值得我們去省思的問題。

其實揣摩對方並不難,難的是這個「我」,因為我們內心裡面始終緣著以「自我」為中心,作為我跟別人互動的基本原則,一旦成為習慣,突然間轉成要利益別人的當時,就很難掌握住別人需要的是什麼!因此,這個部分如果沒有努力學習進而突破,是無法利益到他人的。

談到用心學習,我非常推崇「王善人」。王鳳儀先生是清末民初人氏,因個人行誼普獲世人贊嘆,人稱「王善人」。他雖不識字,但實踐所聽聞到的聖賢之德,並終身奉行不渝。王善人的故事流傳甚廣,例如「放牛」這件事他照著東家吩咐的話去做,就和其他同年齡層的小孩不一樣,其他的小孩,把牛放在一處後,就只顧自己去玩耍。可是王善人不同,他知道這些牛需要吃草,就去觀察什麼地方的草長得最好,他就把這些牛放到那邊,讓牛可以吃到最好的草。牛飲完了水,他也不讓牛亂跑,怕牠串了水生病。處處用心為牛、為東家著想,所以他所放的牛都長得肥肥胖胖,而且毛色光滑,東家因此非常器重他。

從這個例子清楚地看到王善人待人處事的用心,因為處處放下自己代對方著想,所以能夠看到對方的需要,而且盡心盡力去做,所以達到了最好的效果。同樣地,我們所做的任何一件事,其背後一定會和相關的人產生彼此相互的關係,在此因緣互動關係下,如果我們始終以「自我」為中心,看不見、也認不清自己這種行相,想契入與人互動的重心,一定非常困難。只是去做自己想要的,根本不能了解別人真正需要,雖然想幫助別人,卻很難利益到對方。所以用心之道就是——把只為自己的心,轉而替別人著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