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再為小事抓狂

高雄 劉淑貞

  假日的中午,作好飯菜等女兒回來一起享用。女兒一進門我就叫她拿香油來滴在湯裡,女兒太用力了,倒了約半碗的油在裡面。我當時非常生氣,覺得要她做點小事都做不好,心不甘情不願的,真想對她破口大罵,又怪她把午餐氣氛弄得一團糟,正準備開口好好教訓她一番,忽然閃過一個念頭,她心情似乎不太好。我試著掌控自己的情緒,於是趕緊忍住將衝口而出的惡言惡語,和著飯菜一起給吞了下去,再默默的將浮在湯上的油一瓢瓢的舀出來。

  女兒倒了香油就進房去了。不到二、三分鐘,正當我低頭獨自品嚐苦飯的時候,女兒忽然站在我的面前,小聲的說:「媽,對不起,剛才是我不好。」這突如其來的舉動令我感到訝異,也太高興了,沒想到我第一次不罵她,她也第一次向我道歉。實在太美了!

  回想以前,我們兩人常會為了一點小事抓狂,我總是看她的缺點,指責她,非要她承認錯誤不可。

  有一次我看到陽台地上有幾個曬衣服的夾子,撿起來後進門便開始數落她:「我已經告訴妳多少遍了,衣服收走以後夾子要夾回衣架上,妳怎麼老是講不聽。」「我有啊!」「那地上怎麼會有那麼多個夾子?」「我怎麼知道!」她不服氣的回答,我更生氣,繼續罵她不聽話。最後她無限委屈的哭著說:「妳為什麼不相信我?」而我覺得並不是不相信她,只不過是更相信自己的眼睛,明明夾子掉在地上是我撿起來的,還要狡辯。

  當時自己並沒有考慮到可能還有其他的因素,比如陽台上養了一隻被遺棄的小貓,還有我弟弟也會使用陽台,他自己洗衣服,我一味認定是女兒沒把我的話聽進去。

  又有一次她問我一樣東西放在哪?我說:「大概在廚房,妳自己找找看。」她找不到又來問我,音調不太好,而我認為東西是妳要的,就要自己去找,便沒好氣的回她:「家裡反正就這麼大,不在客廳就是在廚房,不在廚房嘛,就是在臥房。」就是不肯幫她找,專心做我自己的事,她找不到氣得亂吼亂叫,而我的情緒也被她搞得好不到那裡。

  諸如此類芝麻綠豆大小的事,有時爭執很久,過程往往是妳來我往的針鋒相對,覺得太累了,不理對方;到晚上想想又心有未甘,臨睡前寫張紙條放她書桌上,讓她知道自己錯在那裡。沒想到第二天早上睡醒,發現我枕頭上也有一張。就這樣,從熱戰、冷戰到筆戰,事情並沒有解決,各自在為自己的行為辯駁,指責對方的不是。這樣的結果帶來的是兩敗俱傷,諸事不順。

  有時,因為急躁,說話不小心,音量稍微高了一些,速度稍微快了一點,她就會很不高興的怪我:「那麼兇幹什麼?」我委委屈屈的說:「我有嗎?」檢查自己並無惡意,為何她會如此感受,想到她對我大聲說話更覺委屈,我是媽媽不能大聲,妳是女兒,比我還大聲。

  王善人行誼錄裡曾提到王善人聽人說善書,聽到「三娘教子」的故事,讓他悟出一個道理來。那就是「賢人爭不是,愚人才爭理。」這句話讓我若有所悟。

  過去和女兒為了一點小事抓狂,都是在爭你錯我對,現在我先從不生氣開始,體會不生氣帶來的好處,更進一步檢察自己也有不對的時候,便放下身段,勇敢的說:「抱歉!」她也會不好意思的笑著說:「又來了!我有過錯,妳還要向我道歉,妳要害我下十八層地獄啊!」我們相視而笑,化干戈為玉帛。雖離賢人尚遠,但不想再當愚人。

  感謝我的小女兒,是她在教導我,教我如何處理親子之間的問題,尤其是狂飆期的子女,可以不必用權威式的。要掌控別人的情緒之前先掌控自己的情緒,不生氣和知錯勇於道歉是我學到的一個比較理想的方法。對我來講是一個小小的突破,也是進步。更高興的是我們不會再為了一點小事抓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