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育古鑑選輯


勤勞過日


  陶侃為廣州刺史,在州無事,輒朝運百甓於齋外,暮運於齋內。人問其故。答曰:「吾方致力中原,過爾優游,恐不堪事,故自勞耳。」常語人曰:「民生在勤。大禹聖人,乃惜寸陰;至於凡俗,當惜分陰,豈可但逸游荒醉?生無益於時,死無聞於後,真自棄也。」

譯文:

  陶侃當廣州刺史時,在州內閒著無事,於是就每天早上把很多磚瓦搬到屋外去,到了晚上又搬進屋內,人家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?他回答說:「我正致力恢復中原,如果過份悠閒放逸的話,恐怕到時候會沒有能力來從事復興中原這件大事,所以我要訓練我的體力。」他常告訴別人說:「人民的生計在於勤。像大禹這樣的聖人都要珍惜每一寸光陰,我們凡夫更當愛惜光陰,怎麼可以放逸優遊而荒廢了時光呢?一個人活著的時候,對社會沒有任何幫助,死了以後又沒沒無聞,不能留下行誼讓後代效法的話,那就是自暴自棄,浪費生命啊!」


痛自砥礪


  張九成初年貧寒,衣衾不備。有送襲衣者,卻不受,曰:「士當貧苦,正是做功夫時節。若不痛自砥礪,則貪欲心生,廉恥喪矣,功夫何在?」

譯文:

  張九成早年很貧窮,衣服棉被都不夠用。有人送他外套大衣,他推辭不接受,他說:「讀書人碰到貧窮困苦正是努力做功夫的時候,如果不好好勉勵考驗自己,那麼貪欲的心就會產生,廉恥心也會喪失,那讀書人的功夫又何在呢?」


按語:

  俗話說:「業精於勤,荒於嬉。」要成就一番大事業需要勤快的性格,要成辦生命的成長、心靈的提升更需勤快的心性。一個慵懶的人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勁來,「飽食終日,無所用心,難以哉。」到頭來一事無成,更談不到有動力去修改自己的生命狀態,所以連孔子都要感嘆這種人難以教誨。

 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一生的成敗,我們用什麼方式訓練孩子,就可以看出這個小孩將來的成敗。現代父母過份寵愛小孩,捨不得讓孩子勞動,一切都由父母代勞,養成小孩坐享其成的習性。我們只要觀察小孩坐在沙發上面的樣子,大概就可以知道這個小孩以後會成功還是失敗。那種坐下來就懶洋洋的陷到沙發裡面的孩子,他的心是處於非常鬆散的狀態,鬆散慣了叫他精勤是很困難的,即使坐在那裡看書,也是搖頭晃腦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,想創辦大事業是不可能成功,更甭說修養心性,改變自己了。

  陶侃擔任廣州刺史時,閒來無事就努力搬磚,就是怕自己「恐不堪任事,故自勞耳。」因為那時晉朝正準備反攻,致力中原。為了國家天下,雖然現在沒事,仍應未雨綢繆,訓練勤快的心性,不可「逸游荒醉」,而且最主要的是陶侃內心有一個追求的生命核心,他不願意自己是「生無益於時,死無聞於後」的人,對當時的人沒有幫助,對以後的人,沒有留下一點名聲,這就是放棄自己。中國人很重視要留名萬世,但是所留的名是德行之名,希望把這個德行留下變成一個典範,使後人能夠效法,多做一些有益人群社會的德行事業。因為這樣的動機,所以他訓練自己去搬磚塊,這樣搬磚塊就變得有意義了。

  「從善如登,從惡如崩,古人嘆善難惡易也。」從善─像登山一步一步往上爬;從惡─像山丘崩塌,一下子就掉下去,所以善難而惡易也。朱子說:「要做好人,則上面煞有等級。做不好人,則立地便至。只在把住放行之間耳。」做好人像登山,一步一步往上爬,很困難;做不好人,只要內心一放逸,就像腳踩空一樣,一下就滑到谷底了,是非常容易的事,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要像陶侃一樣,時時訓練自己惜勞,咬緊牙關去超越現況,這就是精勤。

  若只著重外在事情的忙碌,事業做得很成功,如果缺少生命的方向,那和螞蟻、蜜蜂每天辛勤的工作,忙著填飽肚子、儲存食物又有何差別呢?唯有認識生命正確的方向,使生命得以成長、並利益他人,生命才有意義。

  張九成清楚地知道他生命的核心在哪裡,認為貧苦的環境正是他做功夫的時候,別人送他一件大衣,反而當作考驗的境界而推辭不受。或許有人問,才一件大衣而已何必推辭,讓自己過得這麼辛苦?然而他卻沒有感受到他的清貧生活是一種苦,也沒有想到要改變他的生活狀態,只想如何提升學問道德,以達到成聖成賢。當他做學問做到真正投入的時候,根本沒想到他需要這件大衣。如果他天天想著很冷,需要一件大衣,有人送他,他當然很高興。而他連這個念頭都沒有,可見他在追求內在心靈提升時,物質是次要的。物質的匱乏正可以考驗他是不是真心想求道,「君子憂道不憂貧」,別人送他衣服正好可以考驗他追求的方向在哪裡。

  古人非常重視童蒙志向的養成,從年少就建構其生命發展的方向。背四書五經,以聖賢的典範策勵,作為他年少時的一個生命核心,然後一輩子去圓滿這個志向,留下很好的懿行。現代小孩在這方面的教養是很匱乏的,生命中只有電腦、電動玩具等物質性的東西,若選擇以物質為導向的生命主軸時,那麼就會漸漸喪失心靈的成長。靈性的發揮會越來越薄弱,到後來會變成一個人形的動物。因為面對的是物質、是機器,欠缺代人著想,與人互動關懷,呈現的是一個乾枯的生命,因為人的注意力是有侷限性的,投注到某一點,另一點就顧不到。如果心心念念想的是要賺多少錢,買棟房子、車子等等,就看不到心靈的部分。為了完成物質上的追求,「貪欲心生,廉恥喪矣」,人與人互動關係中的關懷照顧、立身處世應該有的節操、人格都逐漸消失隱沒。

  周處除三害的故事就是精勤的例子。周處本是一個大惡人,但是他勇於改過遷善,把外患除了,內患也除了,徹底改造自己,這是他精勤的性格所造就出來的。前面追求的方向錯誤,他就變成一個惡霸,做對的時候,他就創造事業。除三害的前兩害老虎、蛟龍,這是完成外在的事業,後面修改他自己,完成內在心性的涵養提升,都要有精勤的特性存在。修身養性與從事外在事業是一樣辛苦的,所以一個人需有精勤的個性,並且努力的方向要正確,才有勇氣面對自己的習氣,自我挑戰,步步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