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享蜜桃 分擔風險──小小自然農場側記

台北 筱碧


  水蜜桃堪稱水果中的絕代美人,令人驚艷的紅配綠,經過大自然的巧妙安排,沒有一個色澤、形狀完全相同。把水蜜桃捧在手中,果香撲鼻,口中生津,卻捨不得咬它一口。它不只人見人愛,昆蟲鼠雀也趨之若鶩,要把這種甜美的水果用自然農法栽培,連專家學者聽了都瞪大眼睛,覺得「不可能」,可是台東的胡金至農友辦到了!

  在南橫東邊的海端用自然農法照顧九百棵桃子,胡金至農友讓桃林守護大地;九十四年春寒料峭,桃子剛結果時口山上下雪,加上初夏連續大雨,耗損率高達一半(正常狀況每年回饋大地三成上下),可是他有一群支持理念的消費者,毋須叫苦連天;消費者分攤了天災蟲害的風險,也分享了天地精華所孕育的果實。胡金至是怎麼辦到的?說來話長,這可是熬過十六年的辛酸與摸索才有今天的局面呢!

  自然農法護眾生

  胡金至先生是布農族的青年,退伍後闖了四年,最後決定回家務農侍候雙親,他養過梅花鹿、種過洛神葵、培養過國蘭及玉米、桃李、茄科等,每學到提升產量的技術,就發現這和他自幼的生活態度是相違的。布農族信奉天地四方神,尊重四周看不見的鬼神和在自然界的一切生命,他們有個傳統,吃東西之前先剝一些到地上和眾生分享,喝酒前會先彈出三滴酒敬鬼神再飲。這種與萬物和諧共享的精神,讓他無法忍受榨取地力或用化學技術催促植物開花結果的慣行種法,所以他從七十八年就開始有機栽種。

  種出來的水果拿出去賣,經常碰到懷疑的眼神與尖銳的問題。胡金至回想起那一段困頓,歎口氣說:「也難怪他們,因為一般人都傾向高報酬、高效率、短期獲利的經營方式,很難相信有人為了保護大地、生態保育而選擇這種栽種法。」

  幸好台東有一群有機農友組成聯誼會,大家互通訊息、互相打氣,八十五年他接觸MOA(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),八十六年起全面用自然農法種植沙蓮李、水蜜桃、甜柿、蘋果等果樹。自然農法的栽培方式是與生態結合共享,不去破壞或改變地貌,也不去改變自然生態,這和他祖先的理念完全契合,就一頭栽入,至今十六個年頭了。

  四年心血十秒毀於一旦

  為何胡金至會自找麻煩,選擇蟲最愛又容易碰傷的水蜜桃?「因為父親患氣喘性的心臟病,我看醫藥報導,得知水蜜桃含的有機鍺可以改善病情,所以於八十三年用苦桃或鶯歌桃嫁接了五十棵台農甜蜜一號。」慣行種法的桃子第二年就開始結果,可是他讓桃子自然生長,不用藥物去刺激植株生產,所以前三年的結果率很低。好不容易把收成的果子裝成十盒,拿到都會區去賣,結果只賣掉兩盒,八盒被試吃掉了,這只是辛酸路的一個小例子而已!

  八十九年,自然農法種到第四年,大地開始回饋了,有一棵還結了四百顆上下的桃子,加上番茄結實纍纍,夫妻倆準備慶豐收。八月二十三日,畢莉斯颱風來襲,台東沿海地區的電線桿不支倒地,他們夫妻倆清早去果園看一看,居然沒什麼異狀,回家謝天謝地,心想著今年總算有收入了,路過的人也恭喜他今年一定會收穫豐盛。到了八點開始下大雨,在他果園西面有人濫墾的那片土地垮了一半,強大的土石流沖過他的果園,十秒鐘內整片園子只剩一棵原生種的大樹(紅櫸木)孤零零地留守,表土被刮走二十公分到五十公分不等。九點鐘夫妻接到消息,冒雨到了現場,真是欲哭無淚,腦筋一片空白,不知呆了多久還回不過神來;這下子不只那一年的收成泡湯,四年苦心培養的有機質土壤全被刮掉了,等了四年的希望幻滅了!這是胡金至永生難忘的震撼。

  家有賢妻做後盾

  連著幾年沒有好收成,面臨父親要看病,家人要生活,胡金至徘徊在現實的經濟壓力與生態保育的十字路口。好幾次他想放棄,幸好家有賢妻,默默地扛起農務,還倒過來鼓勵他說:「如果為了生活,你可以出去工作,我們繼續做自然農法。你不是說我們這樣做,沒賺錢沒關係,朋友是越來越多?如果你現在改回慣行的種法,豈不前功盡棄?你給我看的書上說:『對的就要堅持到底!』」

  純樸的胡太太從十七歲嫁過門來就開始務農,偶爾讀一讀胡金至給她看的書,雖然讀得不多,但像「路是自己走出來的」給她很大的啟示,「對的,就要堅持到底!」就是她在這關鍵時刻堅持下去的抉擇方針。事實上,她在這片果園裡不是沒有危險,好幾次疏果時,猛一抬頭看見青竹絲或龜殼花就纏在離眉眼數寸的枝頭,等著黑頭翁靠近就可以吞食,幸好彼此都沒有惡意,相安無事的過去了;倒是被竹蜂螫了好幾次,這樣會腫個兩三天,被蜂螫了,她不但沒有休息,反而更早到果園上工,因為不好意思讓鄰居看到腫得變形的臉。但是她相信在這片園子裡,老實地以汗水灌溉,真誠地做下去,一定可以等到美好的結果,至少現在老天給她一個很懂事的乖孩子,如果他們夫妻享受不到耕耘的結晶,到孩子那一代一定可以。

  原來我並不孤單

  時間會撫平傷痛,大自然也頗具療效。九十年胡金至樂觀的捲土重來,「既然這是四十年來最大的風災,至少我還有四十年可以拼!」胡太太承擔起農務及工人調度,要先生出去學行銷;胡金至也很認真地到興大、台大以及各相關研習會增廣見聞。他透由台東有機茶農蘇榮德先生認識關山的慈心義工魏文道先生,轉介到霧峰參加一次農友大會之後,胡金至整個心都開了,「還有這一群人為養地護生這麼努力,原來我並不孤單!」慈心少許義工知道此事,非常讚許和心疼這樣的有心人,雖然分不出身去幫他,但可以撥款認領桃樹,分擔他的成本與風險,至於收成,就供養僧眾好了。慢慢地,知道的人多了,大家共襄盛舉,單單九十四年就認養八十幾棵水蜜桃。

  認養制度共護生態

  胡金至為何這麼聰明?想出認養果樹的制度不僅解決行銷的問題,也分攤種植過程中天然災害的風險。胡金至坦然回答:「當初推動認養果樹,只是單純的希望讓認養人認識自然生態之美,只要認養人來這裡採收果實,踏上這塊土地,自然會興起保護山林大地的心,就能自動保護這片美好的鄉土,有愈多人認養,台灣生態環境愈不會被破壞污染。」八十七年先是請六、七個同學來認養,接著同學的朋友開始加入認養的行列,直到現在網路發達,遍及全省各地都有個人或團體參與認養。

  然而認養人制度能推行得下去,全賴彼此之間的誠信。認養人在每年年初就把當年度認養的金額如數的交給種植者,相信農友會盡力照顧果樹,能採收多少都不計較,以歡喜的心共同參與。耕種者則快樂付出,才能不論是豐收或欠收都能對認養人有所交待。因此胡金至自喻為:「我是長工,認養人是老闆,自己努力種植是應該,感謝老闆給自己工作的機會。」

  以往慣行農業講究高效率、高報酬的短期收益,一般人不了解、不信任自然農法的有機栽培,而這群認養人不論當初認養的動機,只是單純「受用清淨美好的果實」,或是懷抱「保護大地生態、尊重生命」的理想,但是實際認養行動就是對胡金至、對自然農法最大、最有力的支持。

  融入自然一家親

  到胡金至的果園裡享受自然是一大樂事。他把一切生物都視為家人,盡量不去驚擾它們,所以不會一口氣就把雜草全部砍除,砍了東邊留下西邊,讓小生物有地方可以躲藏、覓食。甚至為了怕除草時鳥兒沒地方歇,還刻意在果園外圍種了一整排的楓香,好讓鳥兒有個棲息之處。

  他觀察果園不需太多的人為干預,就會達到平衡。例如:東方果蠅會叮食水蜜桃,金龜子就從它戳破的洞去猛吸蜜汁,而烏頭翁早就等著金龜子上門,不過牠也是大冠鷲、鳳頭蒼鷹或蛇類的美食。

  胡金至認為:「所有生物在這塊土地上分工合作,每一個物種都有它的價值,都有其貢獻,如果只從人的角度去判斷就太狹隘了……」那淘氣的松鼠來吃水蜜桃,有何貢獻?「就當作幫我疏果吧!何況牠們在這塊土地上生長,代代相傳也許已經數百年,我來這裡耕種才十六年而已,牠們才是真正的主人,吃這麼一點水果,就當作是收地租吧。」

  在自然農法耕種中,胡金至體會到「無我」──人與大地、樹木是一體的。他說:「樹的果實成熟落果,是對大地的謝禮,感謝大地,樹都知道要回饋、感恩大地,人豈可不知?」因此他一年只施肥兩次,一次是在開花前,給果樹足夠的養分,一次則在收成後,算是對果樹的謝禮。

  自然農法的耕作收益與慣行農法不能相比,但如果為了生產而去大量破壞生態是不應該的。胡金至深切體認自然農法的經濟效益:不在金錢,而是對人健康、對大地環境及生命的保護,讓每一個生命都能很有尊嚴的活著。「把祖先留下來的這片地好好保留下來,這是我小小的心願。」這是他與家人努力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