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親的巧手

台北 林蓮珠


  從小到大跟父親沒講過幾句話,儘管有熱切澎湃的感念,也總是深藏在心扉裡面,無言面對巍巍高山。

  我生在四、五十年代,當時貧窮鄉下人傳統的觀念,女娃兒是浪費米糧的,理應送給別人家養。而我是家中的長女,小生命才呱呱落地,祖父母自然提議:「送出去!」心懷不捨又面對含淚的母親,雖然只能以米漿餵養,父親還是強留下他的第一個女兒。自己少不經事,知道這一段故事後,若被責罵心不悅意時,內心便胡思亂想,編織養女的奇幻故事。隨著歲月遞嬗,年紀越長,才漸漸了解父母親給了我們許多生命的寶藏,也慚愧當年的無知,越感念他們的恩,越加慶幸能夠身為他們的子女。

  才幾年前,教過的學生還暱稱我為媽媽呢;有一次陪父母親參加一個旅遊活動,爬一點山路,冷不防父親拉了我的背包要幫我拎,我嚇了一跳,緊緊抓住背包不放,連忙說:「爸!我可以,我背得動。」當時我出了一身汗……汗顏自己雖然長得瘦弱,卻也老大不小了,沒為年邁的父親提包包已經很慚愧,還讓他搶背背包,但真實地感受到平時寡言的父親對子女那份濃厚的愛。

  其實以男人而言,父親是很瘦小的,卻也結實有力,少有病痛,需要的時候,家裡的重物家具等都是他在處理,我兩個身高近一百八的弟弟都未必有這樣的力道。家裡的水、電、木工等全因為有父親,我們享受現成的便利。又是個善良、儉樸的老實人,從不道人長短,不與人爭較,一向默默做事。一次算命先生說父親的壽長是因為曾經救人一命,而父親久思之後,才憶起的確有這麼一回事,他並不為意,不知道有此好處。

  回顧年少的光陰,父親曾經為了讓妻兒女過好一點的生活,出遠門工作。書信傳回訊息,母親交給我回信,我展讀之餘,十分驚訝僅讀兩年漢文,只有小學畢業的父親,不但字跡端正挺拔,竟有那麼流暢深意的文筆,彷彿古人的文字。當時自己是個國中生,回信時覺得自己不但不能媲美,且生澀幼稚。

  父親晚年學佛,獨自跟著衛視電台聽聞佛法,幾年來持續不間斷。因為我也學佛,總是偷偷看父親怎麼學。他雖然對著電視聽開示,桌面一定收拾乾淨,文具、筆記擺整齊,正襟危坐,專注認真聞法。有時還錄音,不看電視時,配戴隨身聽重複聽。一般清晨我尚未起床,他就已經開始做早課;最令我驚訝的是,父親是跪著誦經,傍晚也是浴沐後才做晚課,極為恭敬虔誠。我猜想父親的文學能力應是恭敬三寶而來的吧!有時候,我會想年老了學習,能記得多少呢?卻發現父親脾氣更好了。受高等教育的弟妹常為了表達意見,會哇拉哇拉跟父親爭論,以前我都很緊張,傳統的父權威儀,豈容得晚輩如此地橫衝直撞;現在父親可以默然不語,毫無不悅的顏色,隨弟妹講個夠。這讓我反省我也應該好好地實踐佛法。

  現代人受科技的影響,凡事力求方便新穎,東西隨用隨丟。我認為自己不算浪費,衣服十多年還在穿,東西也儘量用到不能再用,才回收或丟棄,內心隱隱有點自得。記得一個用在學習上頗獲我歡心的隨身聽,因為過度使用已經進廠修護好幾次,最後放音的按鈕斷裂,廠商拒修了,我才萬般不捨地放入回收桶。另外,隨身攜帶的保溫杯,杯口凹陷會漏水,濕了我背包裡所有的文件,我看不能救了,才捨棄不用。用了好多年的鉛筆盒,拉鍊破裂了,只好忍痛丟了。這樣過了一段時日,我幾乎忘了曾經有過這些物品,它竟然一一的又出現在父親身邊。我不可置信的,悄悄地拿來端視研究,隨身聽仍正常運轉、水杯凹陷不見了、鉛筆盒拉鍊也在,完全找不到我當初丟棄它的原因,不似破銅爛鐵,簡直風華再現,化腐朽為神奇。父親也不會在意那是女生用的款式或顏色,就繼續用。後來我知道了,傘骨斷了,我交給父親;檯燈直立不起來,我問:「爸爸怎麼辦?」……然後我就可以省一筆錢,這些東西又可以用好久。

  難怪弟弟的小孩,當心愛的玩具壞掉的時候,問他爸爸所得到的回應,通常都是:「唉!沒救了啦!」只好轉身向爺爺求救:「爺!幫我。」最後,一定是拿回修好的玩具,抱著爺爺的脖子,歡欣鼓舞地說:「爺!最棒了!什麼都會,我最愛爺了。」看著父親滿足愉悅的神情,我真感謝有下一代的小朋友,幫我們表達對父親的這份情感。

  記憶所及,父親很少直接教我們做什麼事,可是看在眼裡比對自己,便了解要學的很多。我們家屋頂樓的曬衣間,每個人都配有各自的竹竿,上面父親為我們掛上第一天、第二天、第三天等曬衣的時間,可以清楚分辨哪些衣服該收哪些不該。儲藏室裡分類與標示,都是父親做的,讓我們依著春夏秋冬、出門遠遊,一目了然各取所需並容易歸位。

  父親終其一生沒什麼私人的財產,僅一輛腳踏車,載過媽媽和我們四個小孩。到今天他要買一些五金材料,仍然踩著這輛四、五十歲的腳踏車穿梭在車水馬龍的台北市。媽媽怕危險看不過,難免抱怨:「不能搭公車或計程車嗎?」父親依舊怡然自得地踩著他的愛馬進出,之後又擦得乾乾淨淨放回樓梯間。有時我好奇的環顧家中,計量大概有多少東西可以放入民俗博物館,作為歷史見證,內心有一種引以為傲的感恩。

  平時望著父親的背影,生起的都是讚歎與滿滿的感恩,卻也笨拙得不知如何表達,內心常常湧現的是:「爸爸!學佛真的很好,祝您福壽綿長,佛道上不斷升進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