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顏與歌聲


長青班 慧梅

 

  長青班中有一位老居士,人品俊秀,俊是她的外形,秀是她的氣質,同時俊秀也代表她的性格。我們這位七十七歲的老居士,寬宏大量,溫柔敦厚,更是熱心助人。

  抗戰時她是青年軍中的一員,名噪一時的聲樂家,忠於從事音樂教學工作,一直到退休。

  因此腰桿依舊挺直,容顏仍然姣好,說話做事乾淨俐落,歌聲更是清麗動人,如她不說,我們任誰都猜不透她的年齡,在國語組長青班中,是大家喜愛和尊敬的人物。

  這位老人家和獨子以及媳孫同住。家中開成衣工廠,媳婦是設計師,所以下一代都很忙碌,於是家中的所有家務,就都落在這位婆婆的雙肩上。婆婆有時也為家用付出自己退休後,公家每月的少數津貼,一家和樂融融。

  畢竟老人家已年近八十歲,經過戰亂和困苦,偶而也會有些小小的病痛,這是老人家必有的現象。因此每天清晨四時半起床,打理全家的早餐,和家中的清潔工作,然後是一個家中平常的事務,買菜做飯洗衣,有時也壓得她自覺體力不足,但是她是一個樂觀滿足的人,這些心頭的陰霾,一會兒也就散去。有兒有孫,一個完美的家,在一個曾經遭遇國破家亡,歷盡滄桑的中國人來說,仍是令人十分滿意的美好

  在放假的日子,媳婦總是晚起,婆婆體諒她平日辛勞,總把午餐燒好,端在飯桌,碗筷按序排列,等待媳婦起來享用。這樣忙碌她仍是滿心快樂的。她不忍因為自己稍稍的情緒失控,影響整個家庭的氣氛,以及兒媳夫妻的感情。只要自己忍耐,就能換得一家的幸福和諧。不過人究竟是平凡的血肉之軀,她每和朋友們談及,總會禁不住眼淚漣漣。

  在心慈並且篤信佛教的她看來,這只是生命中的一點小小孽障,並祈為來日種下善因。但我們也希望在她有生的餘年,不再有眼淚和哀嘆,只有歡顏和歌聲。

  本文作者與故事主角同樣生於戰亂年代,因長青班的因緣而結為同行好友,又因為同為人母、為人婆婆,特別能感同身受,從她動人的筆觸中,充分流露的那份敬愛與關懷之情,為人子媳或為人公婆的你我,是否得到什麼啟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