付出原來是獲得

台中戒前班 曾麗珍

  八十四年寒假,我參加了教師營,當時的感受是挖了好多的寶,恨不得趕快開學可以好好用一用。

  開學後如火如荼的展開各項活動,例如觀功念恩、日行一善等,但結果卻總是虎頭蛇尾,例如推善行時,剛開始小朋友很熱烈,每節下課就去撿一大堆垃圾,可是隔幾天又不撿了,自己就開始懷疑「德育真的有用嗎?」後來參加了研討班及成長團,和一大群教師共同切磋,問題也才慢慢改善,跟著一群朋友一起學習,彼此鼓勵,這也是自己能持續推動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人在福中不知福
 父母恩重海樣深

  在引導小朋友觀功念恩的過程中,我也對自己作了一些反省。記得有一次請家長將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辛苦的一件事寫出分享時,我非常訝異要養育一個孩子竟是那麼辛苦,大部分的家長都曾因為照顧孩子而熬夜,孩子的意外也讓父母擔憂不已,而父母的共同心聲是寧願代替孩子受苦。我心想父母恩大,應該引導孩子來觀父母恩,結果孩子竟然回答「沒有恩」。

  甚至有一次一位媽媽專程送了一個便當來給孩子,我想是一個引導的好機會,我問孩子:為什麼你已經有訂便當,可是媽媽還再幫你帶個便當來?她說:「不知道」,我請其他同學幫忙想,結果有人回答:「因為媽媽喜歡吃學校的便當」。我心想真是一群不知感恩的傢伙。

  可是後來我反省到小時候的事情—有一次阿姨拿了一顆水蜜桃給我們,那在當時是非常稀有的,媽媽把它給我吃,並含著笑問我好不好吃,一副滿足的樣子,而我一口氣吃完了,連一聲謝謝也沒說。小時候常羨慕別的小朋友有雨鞋穿,媽媽從不買雨鞋給我,因為每次下雨媽媽總是背著我到學校,當時非但沒有感激反而抱怨母親不買雨鞋給我,想想我自己跟孩子比起來也好不到哪裡去。於是我和他們一起念父母恩、報父母恩,彼此分享努力的成果。

只有批評沒感謝
 原來我是負恩人

  我感受到父母的恩實在很大,自己應該有些回饋,於是我主動負責準備晚餐,可是常得到的結果是好吃的菜一掃而空,難吃的菜原封不動,而且常得到批評指教:「這太鹹,這太淡,這要用炒的才好吃……。」聽到這些批評,內心是很委屈的,心想:沒有功勞也有苦勞,好像被批評得一文不值。終於有一天,媽媽又對我煮的菜加以評論一番,我實在忍不住了,手上東西一摔,說:「多做多錯,以後不做了。」跑到房間痛哭了一番,可是後來想想,以前媽媽煮的時候自己不也是一樣,只有批評沒有感謝,原來被批評的感覺這麼難受,過去我一直傷害母親卻不自知。

  於是我想我應該向母親道歉,但這是多麼難的事啊!我從不曾道歉過,於是在母親周圍徘徊了好久,終於蹦出一句:「媽,對不起」,媽也鬆了一口氣(她被我的舉動嚇了一跳)說:「對嘛,人家是在教你,又不是在罵你」。從這樣的過程我感覺實踐是多麼不容易,於是我和孩子們互相鼓勵,容忍他們做得不好的部分。

  事實上孩子做得比我好太多了,聽到「黃香溫被」的故事,就有人幫父母蓋被子。有一次一位家長跟我說他的孩子實在懂事,發燒好幾天,嘴巴、喉嚨破了好幾個洞,連飯都沒辦法吃,竟然還安慰媽媽不要擔心,因為弟子規有說:「身有傷貽親憂」。受了孩子的影響我也策勵自己要努力讓母親歡喜。有一次天氣很冷,媽媽躲在被子裡,我問媽媽是不是會冷,她說是,於是我也想效法「黃香溫被」,拿了吹風機往被裡吹,母親快樂得哈哈大笑,這一刻我感覺到母女好親近,這是從未有的感覺。

讀經種下聖賢種
 建立正確人生觀

  我也帶小朋友讀經,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是「讀經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可以看得更高更遠」。因為過去的我教學也算認真,但是我是印很多考卷給小朋友考,不斷的加強他們的智育成績,可是以前畢業的學生常打電話給我,提到國中同學抽煙、恐嚇等,而他也不知道自己活著是要做什麼,甚至有想自殺的念頭,而我一點忙也幫不上。我想過去我少教了他們最重要的東西—生命的意義是什麼?而經典中聖賢的智慧正是引導我們建立崇高人生觀。有一次我問國小二年級的小朋友,為什麼要讀書,他們的回答是「讀書志在聖賢,為官心存君國」,聖賢的種子確實已在他們心田中種下了。

  而我自己在陪孩子讀經的過程中也種下了不少種子,這些種子有時會冒出芽來。例如有一次和姐姐發生爭執時,忽然冒出一句孝經的經文「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,謂之悖德;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,謂之悖禮。」我想到了自己對外面的人和和氣氣,對自己的家人卻如此,不是太虛偽了嗎?我應該努力去恭敬自己的兄長才是。

  有一次學校停水,廁所很臭,後來我去洗手無意中發現水來了,心想我可以做什麼善行呢?應該把廁所沖一沖,猶豫了很久才鼓起勇氣,打開廁所門將水箱踏皮踩了一下,沒想到後面竟然響起了一陣掌聲,小朋友喊著「老師做善事」,於是每個人一間,學我的樣子踩下去。此時我腦中現起孔子所說的「其身正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雖令不從」老師的身教是多麼重要啊!

放下我執幫助人
教學相長樂融融

  在教學態度上我也有了一些改變,六年前我教了一個智障的孩子,常鬧脾氣,當時真是覺得很大的負擔,有一天他請假我忽然覺得很輕鬆,後來他轉學了我更高興了。推動德育後我又教到一個智障的孩子,他更皮了,上課走來走去,好奇心特強,常將教室的東西弄得亂七八糟,我心想沒有一個人願意如此,我應該幫助他,於是帶領小朋友來包容他、幫助他,小朋友的善行常常這樣寫「今天坤宏打我,我不跟他計較,因為他是我們的小弟弟」,有時候我忍不住發脾氣了,小朋友會拍拍坤宏的肩膀告訴他「坤宏你要乖乖喔!不要惹老師生氣」,我真是又好氣又好笑,坤宏在我們全班的幫助下一天天在進步,他說話不超過兩個字,有一次讀經表演時,坤宏也舉手要表演,於是我們說「弟子」他就接「規」,「聖人」「訓」就這樣接了一大段,全班的小朋友不由自主的歡呼起來,此刻我體會到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」,原來快樂不一定來自於自己擁有,當我們跨出自己的本位去協助別人時,也可以分享到他成長的喜悅。

  在推動德育的過程中,孩子善良純真的本性被引發出來,原來人與人間是可以透過彼此感恩互助合作而達到共同的成長,享受心靈提升的喜悅,而在這推動的過程中,我雖扮演著老師的角色,卻因著學生而成長,付出原來是獲得!